□李逸(陕西师范大学)
近日,各院校正式公布了今年接收推免研究生的名单,同时也对在推免过程中存在不诚信行为的学生进行了公示。
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保研作为攻读研究生的另一重要途径,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在社交媒体上,有关保研推免的分享帖屡见不鲜。然而,这一关乎许多人升学机会的重要通道,年复一年地面临着“保研鸽王”的困扰。一些学生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预录取资格,尽管表示一定会就读,但最终在填报时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相关院校的工作安排,破坏了保研推免的正常秩序。
“鸽学校”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择,但推免并不是消费行为,不应存在“货比三家”的潜规则。一旦单方面撕毁保研承诺书,不仅损害了院校的利益,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权益,进一步恶化了推免环境的氛围。这种现象使得本应促进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推免,变成了一种“黑暗森林”,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变得相互提防,形成了“暗箭难防”的局面。
为防止“鸽王”现象的出现,部分院校已作出积极调整,比如复旦大学公布不诚信学生名单。然而,某些不切实际的举措也随之而来,如将“鸽王”的本科院校列入黑名单,不再接收该校本科生。这种做法不仅有“唯出身论”的嫌疑,更无法有效制裁真正违规的学生,反而让无辜者受到牵连。部分院校甚至采取“超发保研”的做法,签订保研承诺书的人数超过该校当年的实际保研名额,使得“被动鸽”变成了“主动鸽”。这些破坏秩序的行为,进一步加深了保研推免过程中的不信任和猜忌,重创了恢复正常秩序的努力。
现有的一些措施,如公示不诚信人员名单,或加强保研承诺书中违约惩罚条款,在法律上并无充分基础。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文件明确规定,招生单位不得与考生签订录取协议。尽管部分院校采用“预录取”方式试图绕开这一条款,但实际上这也削弱了法律效力,最终只能依赖舆论和道德约束来制裁违约学生。
保研推免乱象的本质原因,是相关工作的不透明与不统一。不同学院的录取标准和偏好不一,招生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尽管院校在工作上高度透明,但对学生的信息了解却相对有限。这种不统一和不透明的现象,加剧了推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小部分人正是利用这一点,肆意违规以获取更多选择。
要破除这一乱象,首先需要加强不同院校间的统一性与学生信息的透明度。例如,各院校应充分公开接收推免学生的标准和要求,使院校与学生能够找到最合适的选择;院校间可以引入第三方对推免学生名单进行审查,及时发现“鸽王”。总之,要实现正本清源,首先必须实现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来源: 红网
作者:李逸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