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
暑假将至,不少大学生将迎来实习的高峰期。对他们来说,实习是积累社会经验、增强职业技能,为未来求职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机会。另一边,企业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形成优质员工储备和人才梯队,本质上学生、企业存在双赢。但一些不法中介渲染“实习焦虑”,搞起了“付费实习”“高价实习”,把实习岗位当成商品甚至诈骗牟利。这不仅加重了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更破坏了实习和就业环境。
高校人才培养,不仅是课堂内的教学,更要有学以致用的“社会实践”,还要有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的实习”。近年来高考后报志愿,家长和考生除了关注目标高校的学科排名,尤其看重其专业建设。专业建设除了看师资队伍、一流课程建设,还要看该专业能提供什么样的实习机会。诸如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大数据等实践性强的专业,高质量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实习实践,对学生找工作、可持续长远发展,弥足珍贵。
“付费实习”出现,“商机”背后也有隐忧。一般来说,企业提供实习机会,是出于自身人力资源梯队建设“内需”,“实习生计划”和企业人才建设的长远规划高度契合。规上特别是知名企业,很少冒“损伤自身价值观实行收费实习”的风险。中介机构钻空子或者打擦边球推出“付费实习”,获得高额收益是真,真正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提升存疑。媒体报道的“天价付费实习”“付费实习内推”,多是“大学生带着希望进场带着失望退场”。大学生和家长要
“付费实习”现象的出现,与就业焦虑的心态有关,也与社会上的“走后门”风气一脉相承。“现在互联网大厂招聘越来越规范,即便是内部员工推荐的求职者,与其他求职者的待遇也基本相同,都要经过笔试、面试、背景调查等关卡。”腾讯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曾这么说。没有哪家大厂为了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的“实习收入”而招入“残次品”。正是看到所谓“付费实习”的隐患,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第七条和第十条分别规定了“严禁委托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代为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不得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
“付费实习”不可信,然其所反映出的高质量实习机会供给问题,则亟需重视。实习是求职就业的重要预备实践,而且在行业前沿企业或单位的实习,有助于审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是否有做到与时俱进。不乏一些大学生通过高质量的实习获得进入名企敲门砖的案例。高校应正视学生对高质量实习需求的“刚需”。在专业建设中尤其注意“拓展行业前沿高水平企业的实习机会”,企业接收实习生肯定有自身诉求,高校要在前期人才培养中提升专业硬核水平和核心素养,“确保在企业实习中能为其创造价值”。同时,大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既要注重专业能力提升,也要多关注行业动向,与时代同行中不断磨砺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大企名企实习机会来到时“接得住”“站得稳”。
“付费实习”有隐患,可能是钱没了,陷入无谓的纠纷陷阱更是得不偿失。高校也要从“实习刚需”中看到专业建设的增长点。“访企拓岗”“企业导师”“行业学院”等举措,要做到更实更细更加接地气,不妨以拓展实习岗位为契机,增加更多的高校、行业、企业、学生“互相奔赴”供给。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