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浙江传媒学院)
随着互联网医疗科普走红,越来越多的医生走进镜头传播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对身体健康的科学认识。不过,随着mcn机构进场,一些博取流量的科普乱象出现,编造剧情、直播带货、认证不符、导流暗广、跨专业科普、擦边软色情……涉医的“伪科普”在互联网不断涌动。(澎湃新闻 8月31日)
互联网医学知识的科普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让民众能够轻松获取到简明易懂的健康信息。网络医疗科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大众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同时,平台的身份认证制度为医生在网络上的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信任背书,是公众信任的基础。
但在流量和mcn机构的双重影响下,互联网医疗科普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最常见的跨专业科普,为了接广告、带货,不少非专业的网红医生都做起了皮肤、养生类的科普,借此推荐相关商品。此外,部分网红医生为了博取流量,将科普的“医疗知识”集中在两性知识、男科知识、妇科知识等私密话题上。
由于我国网络用户群体庞大,医疗知识水平不一。不少用户出于对平台官方认证的信任,对网红医生具有较高的信任度,缺乏辨别能力,尤其是老年群体,易盲信轻信,出现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同时,擦边软色情的科普乱象除了危害网络健康,还在不断瓦解医生在网络平台的专业形象,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为了发挥医疗科普的真正作用,纠正涉医科普乱象,平台需严肃对待此类专业化视频内容,加大监管力度。首先是完善审核机制,保证认证信息真实可靠。确保所有参与医疗科普的医生账号均通过医院资质认证和实名认证。并不定期对医生博主的认证信息进行复核,防止资质过期或他人代运营的情况。
其次,平台应设立专业的内容审核团队,对医疗科普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跨专业科普的人工监管,确保医生在自身专业领域内进行正确科普,避免伪科普、假科普。同时还要对涉及两性话题、私密话题的内容进行特别审查,防止擦边软色情现象的发生。对违规博主及时采取限流、封号等措施,并对相应mcn机构做出惩罚、警告和教育。
医疗健康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科普专业知识的真正目的应是为公众提供帮助,打破知识盲区,而不是只以流量为导向,博取猎奇目光。平台需要承担起相应责任,严肃对待专业内容,提高审核团队的专业性,加强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互联网医疗科普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公众的好帮手。
来源:红网
作者:赵鑫
编辑:颜新武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