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姝 (山西大学)
近日,一名外籍游客身着印有日本旭日旗图案t恤在平遥古城里游玩,在被中国游客提醒后却仍不以为然。他身上的图案和傲慢的态度与平遥古城宏伟古朴的中式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
众所周知,旭日旗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它每出现一次,都是对亚洲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民族情感的一次伤害。作为一个中国人,历史事实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不允许它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但此次事件的主人公是一名外籍人员,他可能对我们的历史不了解,不明白我们的民族情感,因而有人认为:他的行为可以被原谅,因为各国之间有文化差异,国际交流中应该多些包容和理解。
可是仔细想想,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和包容从来不是单向的,是两种文化甚至多种文化的相互理解,打着“单向包容”的旗号做无谓的原谅实在不可取。况且从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出,那位外籍人员并非东亚人长相,对日本文化和中日历史遗留问题可能也并不了解,那是什么促使一个“外人”成为中日两国文化冲突的“导火索”呢?
不论是有意的挑衅,还是无知的错误,我们都不愿意用“阴谋论”去衡量外国游客,但这很难不令人多想。在当今这个开放、互联的世界中,只要想了解,没有什么是不可了解的。202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穆言灵虽为美国人,但凭着对中华文化的满腔热爱,不辞辛苦地奔走于两国之间,自费在全世界收集资料,研究并传播“鼓岭文化”,成了中美两国友谊的使者。像她这样的外国人数不胜数,如埃德加•斯诺、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历史上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外国友人都愿意付出努力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也都可以跨越所谓的“文化鸿沟”,拥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可见文化差异并非不可逾越,重点在于你想不想。
文化差异不应该是“挡箭牌”,文化尊重这支“利箭”会毫不留情地射穿它。作为来华的外籍人士,好好欣赏中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不一样的文化和风景已经足够,不要总想着“搞事情”。在中国人民的底线上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本就不是跨文化交流的做法,来一次友好的交谈,坐在中式的小院里品品中国茶、看看中国画,了解一下中国的地道风味,再谈谈中国的风土人情,这样不很好吗?
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这都在告诉我们:自己的民族情感需要我们自己去守护,寄希望于他人不可取。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要努力掌握主动权,构建一个公平的国际文化话语体系,主动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面对此类不尊重中国历史文化的行为,我们也要及时出台惩戒机制,不要让一味的包容成为他人“作怪”的本钱。用实际行动打破“单向包容”的局面,营造一场双向奔赴的国际佳话。
来源:红网
作者:李喆姝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