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涛 (暨南大学)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走进高校,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现象展开了调查,山东某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表示,“我校40%的男生体测引体向上项目拿不到分,很多男生一个都做不了。体测优良率每年都在下降,十几年前大部分男生能拉到10个甚至更多”。同时,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既有学生不愿锻炼的原因,也和一些高校对体测不重视、体育课设置不合理相关”。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这事不能简单地怪罪到学生和大学身上,初高中严峻的课业压力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以及“全民运动”氛围的缺失才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青少年面临以中考、高考为代表的激烈的升学考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们对教育的愈发重视,升学压力愈加严峻。许多孩子在小学期间还保存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也乐于从事各种体育运动,甚至不少家长会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送孩子去学一门体育项目。但一进入初中特别是高中,学生则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告诫:准备升学考试才是你的第一任务,其他的都先暂时放到一边。同时,相比高中,初中阶段由于体育是中考必考科目,在中考指挥棒的驱动下学生还“不得不”进行体育锻炼,而到了高中阶段,“高考”沉甸甸的两字和堆在书桌上几尺高的书本和试卷则让学生们难以抽身,因此有不少大学生戏言“身体素质的巅峰停留在了初三中考前夜”。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我们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在一般的县、村,体育基础设施存在短缺和条件简陋的问题,而在条件更好的大中城市,体育基础设施也往往集中在学校、大型体育馆内,一方面学校等单位并不是完全对公众开放,另一方面像大型体育馆往往需要收费或是辐射的范围有限,离居民较近的小区和公园则缺少体育设施。
而教育、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导致的全民运动、全民健身传统和氛围的缺失则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在欧美一些国家,大众运动健身氛围浓厚,健身被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在中国则缺少这样运动健身文化氛围。可以发现,那些在进入大学后还热衷于体育运动的学生往往是从小就接受体育运动的熏陶,并且打心底里热爱体育运动,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而那些不太爱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则缺少体育文化的熏陶,即使一时被“逼”着进行体育锻炼,也会在进入大学等宽松的环境后停止体育锻炼。
毛泽东在《新青年》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提出: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的思想,最终强调“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增强大学生体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重大益处,而这应该从改革教育体系和增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出发,且根本着眼点应在于形成一种全民健身、运动的文化氛围。
来源:红网
作者:曾晓涛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