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馨语 (云南财经大学)
临近大学生期末周,“鲁迅式”摆烂言论再度席卷社交网络。大学生们纷纷“鲁迅附体”,创作出一系列模仿鲁迅言语风格的句子,如“不知怎的,我愈发地无力,大抵学到这般地步,再也没有学下去的信念了。”其中一些学生甚至引用鲁迅先生《致增田涉》中的语句“我今年只是玩,什么也没有干。”企图将其作为自己玩乐和逃避学业的借口。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对鲁迅精神的错位解读。
首先,“鲁迅式”摆烂言论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焦虑。在高强度学习负荷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部分学生选择摆烂作为逃避学习的途径。与此同时,“信息茧房”效应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趋于同质化,加之一些网络流行观念的渲染,使他们形成了一种“摆烂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既然努力拼搏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不如躺平摆烂,享受当下。因此,一些学生通过模仿鲁迅的文风来表达对学业压力的倦怠和逃避。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今天有着本质的不同。那时的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动荡变革之际,鲁迅先生在其作品中表达对于教育制度和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判,是为了揭露社会黑暗,唤醒民众的觉醒,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鲁迅的“摆烂”并非逃避,而是出于时代使命的考量,是一种有目的的战略性选择。
与之不同的是,当代中国正处于和平稳定的发展阶段,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摆烂显然不是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摆烂的心态反映出的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显示出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韧性和抗压能力。更重要的是,摆烂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自暴自弃和对学业的懈怠。
大学生效仿鲁迅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借鉴其精神,不如说是借用其名声为自己的行为开脱。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当时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现状,但他始终坚持斗争,以笔为刃,撕裂旧社会的黑暗。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消极、摆烂的态度截然相反。如果仅模仿其言辞,却忽视其背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追求,这不仅是对鲁迅精神的误解和滥用,更是对自身责任的逃避。
摆烂式的价值观与鲁迅的奋斗精神背道而驰,也与社会对新一代接班人的期许相悖。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警惕摆烂思想的蔓延,另一方面更需思考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相关部门应重新审视和改革教育制度,不仅注重学科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当代青年为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同时,社会应营造一种包容、鼓励多元发展的氛围,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成长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时代在变,青年的使命也在变。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不仅是对旧社会的批判,也是对新时代的期许。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应从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汲取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才是对鲁迅精神的最佳诠释。面对“鲁迅式”摆烂言论,大学生应该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态度去回应,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先生这句话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的鼓励,更是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开辟出自己的道路,为社会作出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方馨语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