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出于蓝,“椒”傲拔节。为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学习,总结新闻评论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红网理论评论中心邀请2023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围绕“我与新闻评论”的主题,继续推出“时评之道-椒谈”专栏。
本期分享者:何逸铭,黑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学子,红网2023年度“青椒计划”十佳青年评论员(文字组)。
代表作品:》
走上新闻评论这条路的经历,我可能与大多数同学有所不同。在修习传统新闻评论课程之前,我在大二上学期就率先进入到学院教学改革特色项目——老梁新闻评论班,学习新闻评论写作。在评论班“小班教学,实践为主,激扬理想,筑牢基础”的发展理念下,我受到法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老师的熏陶,甚至有机会与中国新闻奖(评论类)得主面对面交谈。渐渐地,我习惯了不一样的生活:每周周末进行一次集会,大家围绕圆桌而坐,针对社会热点话题你争我辩、各抒己见。
经过几个月的系统训练和专业积累后,一颗跃跃欲试的心开始骚动。不幸的是,第一次向红辣椒评论的投稿石沉大海,我遭遇了“开门黑”。失败的阴霾在头顶挥之不去,当时觉得这既是对我几个月努力学习的否定,又为刚刚起步的评论生涯暂时画上了休止符。现在想起来,那时太年轻,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把我轻易击垮,实在太丢脸了。
直到数月后的寒假,我在红辣椒评论发表第一篇评论作品《真相大白之前,请慎提“学校有问题”》,事情才有了转机。当时,全网关注的江西胡鑫宇失踪案迟迟没有结果,加之本就是江西人,掺杂着一些乡土因素,我坚定地选择这个题目、这个时间重拾旧笔。由于案件尚未告破,网上各种谣言满天飞,特别是针对涉事学校出现大量不实言论,此时想发声,压力极大。于是稿子的主题呼之欲出——在真相大白之前,不能轻易污名化学校。确定选题后,我立刻想到之前读过的一篇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法官被枪击,请慎提司法不公》。其中“恶意推定”等概念阐述,正好与我的分论点不谋而合,大大节省了构思时间。仅仅3小时,文章便完稿、刊发。
还没等我高兴太久,现实又给了我当头一棒!文章的评论区里充斥着读者反驳的声浪,甚至于讥讽、谩骂。虽然事情后来的走向与我的判断一致,但这依旧给我留下了极大的震撼。不由想起梁漱溟老先生晚年提出的观点,“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而中国人则是早熟的儿童。”我想,自己正是较为早熟的那一批青年评论员,要求你在二十岁的年纪,拥有四五十岁的阅历和判断。无论是复杂棘手的选题,还是不尽人意的反馈,都让我从挫折中汲取力量,在磨难中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新闻评论员,往往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关于本人心目中的评论佳作,我也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好的新闻评论不能丢了“文气”。
评论不能写成干巴巴的意见表达,评论要有“文气”。其中“文”是指作品要有“文本价值”,而“气”是接地气。
当今是一个观点泛滥的时代,快餐式阅读使评论已经变成了立等可取的“煎饼”。很多都是就当天的新闻事实进行评论,直接亮明观点,并不讲究写法,这样做自然有时效性优势,也提高了表达效率,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附加值却降低了,很难让人有第二次阅读的兴趣。
古人都说“文以载道”,“文”之不存,“道”将焉附?
大多数用户读文章有一个习惯:只要语言很糟糕,马上就扔到一边。这警示我们,有时候,幽默诙谐的讲述中透射的犀利要比义愤填膺的观点有力得多;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和情感交流要比直白的表达有利得多。因此,我在写《免遭拆除的金庸图书馆,藏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这篇作品时,就考虑到既然图书馆与金庸先生关系匪浅,那完全可以引入一些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与故事,不仅语言显得灵活不呆板,也体现了一定的受众思维。
评论崇尚理性,绝不是叫我们要板起面孔讲话、高高在上做他人的人生导师。理性地思考问题,但同时也要艺术地表达观点。
这一点,可以借鉴杂文文体在语言渗透力和逻辑张力等方面的优势。
鲁迅先生的杂文,之所以流传至今还被评论者视为宝典,除了思想的锐利、一针见血,其传导问题的文本魅力也是其传世久远的重要原因。大家可以想想鲁迅是如何生动描写旧社会看客这一形象的——“人们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鱼”。生动的描写,效果反而比直接批评来得更猛烈,在写评论时可以大胆运用。
成熟的基础,更在于拥有长远的视角、掌握扎实的专业积累。如某位业界的老前辈所言,“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绝不能整天窝在城墙角落。如何登上天安门城楼?当然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这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多看看国家各部委的文件,了解国家层面都在关注哪些维度的问题。譬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这些高屋建瓴的政策文件平常多读一读,里面的句子也完全可以用到论证过程中。同时,也绝不能只局限于新闻传播一门学问当中,适当地涉猎一些其他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如《街角社会》《政治学十五讲》,可以拓展评论思路,激发原创观点。
新闻评论之于我,犹如带刺的玫瑰,采摘时扎得人连连吃痛,却甘之如饴。所以朋友,如果你也想当新闻评论员,不妨像我一样,先试着让自己变成一个“早熟”的青年吧!
相关链接:(点击查看)
来源:红网
作者:何逸铭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