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网“青椒计划”已完成2023年6月份统计分析工作。红网理论评论中心按程序初选作品,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守湖点评,评出本月5篇文字评论类佳作、2篇视频评论类佳作。现综合统计本月优胜作品、评委点评、高校参与情况、投稿量等信息,发布简报如下。
对于本月优胜作品,陈守湖老师依次进行了点评:
文字组:
1.《》
作者:刘德传(北京师范大学)
陈守湖评委:这篇评论的最大亮点就是跳出了既定的公共利益压倒个人利益的思维局限。航空改降,乘客该不该维权?这样的权利理所当然。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司公共性与商业性兼具,不仅要履行公共责任,还得承担合同责任。以一边倒的”多数人”同意来压制少数人的不同意,很多时候会变成一种“多数人的暴政”,这样的现象尤其值得警惕。文章持论公允,文字流畅,论证从容,是一篇优秀的评论作品。
2.《》
作者:龚涵孜(复旦大学)
陈守湖评委:在一边倒地网络审判“地铁偷拍乌龙”事件的舆论中,提出让“维权的归维权,审判的归审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一起放大为公共事件的公民纠纷的非利害关系人,网民的公开讨论有助于捏合社会对于这类事件的共识,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样的讨论也是有边界的。作者理性地剖析了动辄对热点网络事件当事人进行审判的表现及危害,体现了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赛博升堂”这一说法形象、生动、恰如其分,颇有冲击力。
3.《》
作者:曾耀湘(商洛学院)
陈守湖评委:这篇评论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其饱满的情感能量。评论的确是讲理的,注重理性表达,但并不意味着评论写作是没有感性冲动和情感表达的。正因为作者在写作中注入了自身的情感体验,才使得其观点更具传播力。在作品中,也能读到作者的自省意识,这一点尤其值得点赞。
4.《》
作者:王怡宁(山西大学)
陈守湖评委:评论的选题跳出了“学生视野”,思考的是乡村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的典型个案。“村ba”从村民自为的乡村文化活动上升为全国赛事,如何在保护好“村ba”的乡土气、烟火味的同时,做好乡村文化建设经验的推广和分享,的确值得深入思考。保护好“村ba”的乡土本色,警惕赛事的过度商业化,把好球员身份关……评论中提出的观点,都十分恰切,体现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5.《》
作者:叶晴朗(南京大学)
陈守湖评委:结合几起因网暴造成悲剧的网络热点事件,作者针对网络空间中充斥的“怀疑一切”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批判,体现了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批判的评论素养。从“伪怀疑论”这一概念提出,到对“伪怀疑论”滋生原因的探讨,以及剖析它产生的危害,逻辑清晰,论证合理,展示了较好的评论写作能力。标题稍显夸张,摆事实、讲道理,准确表达观点即可。
视频组:
1.《》
作者:徐思齐 陆地 徐灿(南京师范大学)
陈守湖评委:对于县域发展来说,县域文化活动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流量,即意味着它具有了整合县域资源助推发展的可能。对于县城音乐节“出圈”的评论,体现了作者对于县域文旅现象较有价值的思考。从视频制作来看,声画配合较好,出镜评论员的语言表达从容自然,有张有弛,对节奏的把控较好。
2.《》
作者:刘诗琪 赵文哲 胡映 王思雨 齐文杰 周隽如(四川大学)
陈守湖评委:选题新颖,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互联网时代的表达风格,既有对同龄人的采访,又有评论员的观点陈述,活泼生动,易于传播。作者既肯定了“搭子社交”在年轻人中间存在的合理性,也分析了这一新的社交方式出现的主要原因。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使用了知名社会学者的新理论,并与自己的评论话题较好地融合,体现了理论学习与现实观察相结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