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娜 范小姮 潘氏秋香 李迦蒽(重庆大学留学生)指导老师:刘海明
近期,中小学校“课间圈养”现象引发热议。课间十分钟是“中场休息”时间,但在一些学校,下课铃声响起后,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操场却静悄悄。为了保证安全,学校不允许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甚至除了去卫生间不可以走出教室,课间十分钟安静地“消失”了。(11月14日《安徽日报》)
诚然,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但地方教育部门和校方怕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怕被追责,就采取限制学生课间外出活动这种“省事儿又保险”的方法,实则是其懒政的表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因此,学校应当在管理方面多立规矩,而不是剥夺学生的休息时间,“偷走学生的童年”。
正如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太紧,就会失去弹性,学生如果长时间久坐,不能出门放松,那么其身心健康也会收到影响。囿于教室、教学楼中,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温室中的花朵,是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体差生”。让孩子拿回属于自己的“十分钟”,适应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才能让其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才能走好未来发展的道路。
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在马来西亚,学生并没有课间休息,只有吃饭的休息时间。上午上完六节课后有20到30分钟的休息时间,然后再上六节课。每节课之间,老师会提前几分钟在教室外等候,以免迟到。所以,中国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让其紧绷的神经得到释放,这种短暂而有效的休息时间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在越南,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让校园变得热闹非凡。同学们可以参加各种游戏。这些活动营造了欢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释放学习压力的机会。同时,也帮助了孩子们锻炼身体,进行社交,培养和谐、友善、团结的氛围。
在俄罗斯,45分钟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会有5至15分钟的休息时间,小学生可以在休息时间在校内自由活动,而高中生则可以在校内外进行活动。教师并不会将学生“圈养”在教室中,但学校有一些相应的校内规定。
总体而言,各国在学生课间管理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体现了各自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特点,每种方式都反映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关切。他们真正将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在“第二个家”刻画出一片蓝天,让他们“每天上学都是快乐的”。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今后,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日常安全教育和提醒,增加校园防护设施、成立安全督查小组,派设巡查老师,保障学生的课间活动安全,以更精细的管理,回应家长们的安全关切。同时,校方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为其打造“独家定制”的十分钟空间。例如,可以在操场放置体育健身器材,或组织开展跳绳、跳格子等活动,既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放松时间,又可以减少由于追打、嬉闹等引发的意外伤害事件。除此之外,家长要给予学校和老师更多的理解,不要磕了碰了就兴师动众找学校和老师麻烦,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沟通,双方打好配合,让孩子拥有欢声笑语的课间,让孩子可以身心健康、阳光开朗地成长。
教育不仅要有“朗朗读书声”,也要有充满快乐的“嬉笑声”。学习讲求劳逸结合。课间的十分钟休息,本就不该是课堂的延伸,而应该是“让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的时间。如何在兜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把十分钟还给学生,是老师和需要共同答好的一道题,任重而道远。
来源:红网
作者:雅娜 范小姮 潘氏秋香 李迦蒽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