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河西学院)
近期,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迎来了暑假,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要感叹“神兽又出笼了”,家长又要犯难了,这主要是对于一些父母需要上班、家里没人带孩子的家庭而言,一到暑假,就不得不面临孩子的照护难题。对此,教育部早在2021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暑托”,也从前几年,还是一个大家不熟悉的新事物,到现在被公众熟知和选择。(7月14日 央视新闻)
不得不说,“暑期托管班”的设立,解决了相当部分需要上班且没空带孩子的家长们的需求和问题。开办“暑托班”,不仅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也让孩子接受到了专业的管教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由图书馆、地区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牵头开办的假期托管班,还能为报名参与的学龄段儿童,提供外出研学、社会实践的宝贵机会,“暑托”服务既周全,家长也省心,孩子有收获,可谓是孩子假期的好去处。
随着“暑托”开办范围的逐步拓展,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事物,这也造成了各地职能部门在组织学龄段儿童参加暑期托管班时的一些路径依赖。“暑期托管班”开办内容单一、形式固化、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才能为公益暑期托管班锦上添花。
首先,各地职能部门和“暑托”的主办单位,应该着力增强假期托管服务的普惠性,扩大其覆盖面和受众群体。部分公益性托管班在从前往往只对单位职工的子女们开放,而随着公共性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主办方也要考虑将托管班影响范围向外辐射,照顾到普通群众子女,尤其需要帮助一些困难家庭。子曰:“有教无类”。公益性托管机构也应当尽可能地放宽限制,做到“海纳百川”,统筹职工与非职工的权益,面向广大群众,让大家都可以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教育资源。
其次,“公益暑托”的开办既要坚持公益性,也要注重托管效率,避免形式重于内容。虽然各地“暑托”大有潮涌之势,但这不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就必须去凑这个热闹,如果机构尚不具备开展托管服务的资质,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尚未配置完善,就要慎重开班。“暑托”必须要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切切实实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开办“暑托”不是为了完成行政指标,也不是发一篇新闻稿,拍几张开营闭营照片就算“圆满完成任务”。
职能部门及有关机构,要把精力放在假期托管班的内容和服务之上,为学龄段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订周密安全的计划帮助孩子们充实日程。要推动和鼓励“实践式”“研学式”“体验式”托管班的建设,而不应将开设托管班视作“文化政绩工程”和简单的任务指标。
再者,职能部门在开办“公益托管班”时,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优势资源,加强同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对接和联系,发挥整体优势和并联作用,让“暑托”这一公共文化工程在众人拾薪的集体力量下办得有声有色。同时,如文化馆托管班和地区大学联动,将学龄段儿童的假期托管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让小朋友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和锻炼机会,这对“暑托”的组织者,参与者来说都大有裨益。
讲到底,“暑托”的开办反映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及其普惠性的提升。在公益性“暑托”逐步普及之时,各地都要注意将公益托管班办出特色与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源禀赋。注重辐射范围,充实托管内容,加强部门协助和机构联动,当下的假期公益托管服务和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就更有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红网
作者:梁宇飞
编辑:张瑜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