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开恩 武明谛 陈祉屹 辛宇 吴越(山西传媒学院)指导老师:雷桂萍
12月8日,红星新闻发布一篇名为《ai代写火了!有商家单量超6万,一公司业务增三成》的新闻,再一次引发网友对ai写作的讨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ai介入生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超6万”“增三成”的庞大销量,又一次让人感到惊诧。虽然ai写作效率很高,但如果过度使用,我们很容易会忽视其潜在的风险。
首先,我们既要肯定ai的效率,也要把握写作的自主性。在思索期间,我们用同样的问题“ai能不能代替人工写作?”问ai,很快就收到了ai 的回答。效率很高,其内容也很客观。但也像其自身所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和创意”,只是在检索到的数据基础上总结而来的,并没有人类独立的思维方式。我们得到的只是冰冷的文字回答,至于文字中的独立思维方式却无从找寻。因此ai在情感和创新性上是无法代替人类的,而这也是人发挥自主性不可或缺的领域。
在新闻领域,新华社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名为“快笔小新”的写作机器人,主要用于体育赛事、经济行情、证券信息等快讯、简讯类稿件的写作。
其次,ai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节省作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随着ai智能的不断升级和广泛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新的功能优势,同时也提醒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警觉。具体到写作,我们要明确的认识到,ai可以快速搜索资料并根据问题引导完成作品,但在写作领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会完全取代人类写作。
据中国作家网统计,ai在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中颇具锋芒;在汽车营销软文、财经新闻的创作中也崭露头角,但其模式化的表达,并不能超越人类创作的个体情感和独特创造。对于新闻而言,ai在社会新闻写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10月18日“醉酒女孩遭男子当街侵犯”冲上热搜,随后警方辟谣醉酒女子当街遭性侵谣言系ai撰写。有研究表明,ai生成的新闻报道可能存在偏见和误导性,如果ai算法无法识别这种偏见,且记者编辑没有及时察觉的话,那么它生成的新闻报道失真,无论对媒体公信力,还是对社会舆论影响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ai生成的新闻作品可能缺乏深度和人文关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能完全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事件评头论足,恰当的人文关怀对于新闻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科技智能取代。对于记者和编辑来说是一个挑战。倘若新闻报道过度依赖ai,将写作的主导权全权交出,不仅会逐渐弱化记者自主写作的能力,甚至丧失对新闻报道的把控力,这对新闻从业者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总之,ai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确实为新闻写作领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风险。我们需要合理使用ai,既肯定ai带来的高效率优势,又要着实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写作水平,确保新闻产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使用ai技术的同时,维护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证明必须由人工主导的内容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不被智能裹挟,才能把握写作主导权。
来源:红网
作者:谢开恩 武明谛 陈祉屹 辛宇 吴越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