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太阳
春节假期期间,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为此而苦恼,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榜。作为传统年俗之一的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代表着期许和祝愿。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断上涨的压岁钱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2月12日 央广网)
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寓意保佑平安,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习俗,也是亲友之间相互表达亲情和友情的方式之一。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压岁钱变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原本寓意着祝福和好运的压岁钱,如今却成为了人们攀比和炫富的工具。动辄数千上万地发,不用说农村老人,就是城市“工薪族”,都可能“吃不消”。
不可否认,压岁钱金额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盲目攀比属实没有必要。越涨越高的压岁钱,已然冲淡了新年祝福的本意,不仅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引发人们之间的攀比心理,更容易传递出红包越大越好的错误信息,影响了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过年派发压岁钱是传统年俗,也应“万变不离其宗”,讲究表达心意,看重寓意和“意头”,形式要有,但金额不在多,让收和派的人都没有压力和烦恼是最好。在这里,不妨学一学老广东人的做法,尽管其红包厚度在全国排名垫底,但老广东人“派利是”,至今坚守“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一元两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
诚然,各地习俗不同,压岁钱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面对水涨船高的压岁钱,绝不能让这种风气任性滋长。除了借鉴老广东人“派利是”做法,各地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比如江苏省宿迁市2020年发布的《人情新风“宿9条”》就提到,“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通过这些宣传教育、引导规范,不仅能提高公众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推动人们为压岁钱减负。
莫让攀比的压岁钱异化了期许祝福的“年味儿”,还需要倡导好的家风家教。譬如,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回家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他长辈拜年时,提前沟通,不给孩子太多压岁钱。如果执意要给,也可在日后找个合适的理由,再给回老人。同时,还可在大家庭内部,变“发红包”为“抢红包”,大家互发压岁钱,相互表达祝福之意。
总之,让我们共同拒绝攀比派发压岁钱的不良习俗,莫让攀比的压岁钱异化了祝福的“年味儿”,让压岁钱回归传递关爱和期许的初衷,让大家过一个没有烦恼忧愁和压力的春节。
来源:红网
作者:叶太阳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