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椒视评 | 年轻人的“所求”不应只有“佛祖”听得见-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来源:红网 作者:刘雨彤 编辑:刘昱 2024-01-10 11:57:47
时刻新闻
—分享—

□刘雨彤(天津师范大学)

本应是中老年人偏好场所的寺庙,如今却在年轻人中火了起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各大寺庙的种草笔记。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成为了点燃寺庙香火的主力。连带着社交媒体,每到祈福旺季,都会被“电子祷告”刷屏,年轻人们似乎真的爱上了烧香拜佛。有大批网友调侃:年轻人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求佛。对此现象,更是有媒体锐评:“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此话不免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年轻人去寺庙求神拜佛就是不奋斗不上进的表现吗?

此前网友的一句,“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引来大量年轻人产生共鸣。针对这一“孔乙己文学”,就有官方媒体锐评,“年轻人要有志向,要学会脱下高学历的长衫”。而这次“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无疑是媒体继“孔乙己文学”后,又一篇被广大网友热议的针对年轻人的“说教”。说年轻人不上进只上香,可以是年轻网友对自身的一种调侃;但如果这真的被一本正经地当成一件大事去训诫,反倒是对年轻人以及寺庙游的双重误读。况且,单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年轻人哪怕是真的爱上香,也与不上课不上进没有必然的联系,上进和上香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谁说上香和上进之间一定矛盾。无需紧张,更无需过度解读,与其上纲上线地批判他们放弃了努力奋斗、消极避世,不如换位思考;与其站在制高点去忧心年轻人只上香不上进,不如去关心他们为何选择上香,上香所求为何?

求神拜佛,不过是高压之下的自我治愈,是焦虑之下的自我和解。寺庙的大门仿佛是一道结界,界外是加班加点、学海无涯,界内是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听着声声佛钟,沉浸在香火之间,佛法似乎成了一颗触手可及的药。外部环境因素下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出现转变,寻求心理解压或慰藉成为共性。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越多,人们越倾向于将压力与焦虑诉诸超自然力量。而年轻人在寻找释放压力的诸多渠道中选中了香火氤氲、庄严宝相的寺庙,也不失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召。寺庙在宗教文化宏大的叙事背景中,串联着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的骨骼和脉络,凝结着传统文化的基因。而佛教作为宗教信仰,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承载着一种人们乌托邦式的情感寄托。他作为一种特定的精神符号,用烟火将人们心中的焦虑转换为一种“被保佑”的安全感。因此,年轻人抱着一份寻找“树洞”的期待走进寺庙,向佛祖诉说近日的压力、焦虑,许下平安健康万事顺遂的心愿,这正是他们面对现实的迷茫与不安时,释放负面情绪的窗口和治疗精神内耗的良药。

求神拜佛,不代表完全将人生的转机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更不代表放弃了努力与奋斗。恰恰相反,许愿也许正是拼尽全力之后,我们为自己求得的那一份心安和一种积极的暗示。考试通过也好,事业顺心也罢,人们去寺庙许下这样一个个“世俗”的愿望。在求神拜佛中,年轻人寄托着一种对更“向上”,更“积极”的生活的期待。即使只是片刻的宁静,也给那些时刻需要与生活“斗智斗勇”的年轻人增添了一丝勇气与笃定,使他们能够更加热情、积极地面对生活。寺庙游其实和相信换头像会有好运,换壁纸就能上岸一样,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年轻人并不是真的在乎上香时那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而是当他们寄希望于外力的加持时,恰恰说明他们想要变得更好,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的机会与可能。在压力下自我救赎,在努力的同时上香祈福,这都是年轻人想给不安、浮躁的心找一个栖息地。他们相信,“相信”的力量。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上香还是孔乙己式的自嘲,都是年轻人一种苦中作乐的心态和自我疗愈的方式。这些行为不过是作为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并不是真的沉浸在自怨自艾里。身处在这样一个节奏快信息杂的时代,“奋斗是年轻人的底色”这一点,每一位年轻人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内卷”一词从几年前火到如今,正是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随着社会形势的迅速变化,就业、升学难度的增高,初入社会的每位年轻人的生活都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只能不断向前,卷学业卷工作卷能力,卷同龄人卷竞争者卷自己,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探寻一个有可能的未来。他们用力生活,心怀期待,用自嘲来表达内心的无奈,用烧香来化解焦虑的心态,这样的年轻人不该被误解更不该被嘲讽。

责备年轻人“迷信”并加以“奋斗”的说教,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困境。我们都不应只能看见他们的“求神拜佛”并无限放大,更应正视在复杂社会下年轻人的现状和他们正面临的困境与压力。上香和自嘲的背后,其实真正反映的是就业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和媒体都应看得到并对此类问题施以解决方法,积极完善各项机制和体系,提供更加丰富的舞台,从年轻人最关心的几方面入手,减少年轻人初入社会时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年轻人的“所求”不应只有“佛祖”听得见,整个社会都应懂得听,并做到听得懂。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点点善意的理解关怀和社会在背后坚定的支持。

微信图片_20240101144103.png

来源:红网

作者:刘雨彤

编辑:刘昱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5/54/13431669.html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