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 雷欣悦
近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校服应坚持自愿购买原则,学校可探索学生校服循环使用,创新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减少资源浪费。(9月18日 界面新闻)
近年来,针对学生的服装问题,部分家长反映,学校存在强制性订购校服的情况,而全套校服往往“价格不菲”,甚至个别学校要求学生购买“礼服”校服只是为了参加一次校内活动。诸如此类针对校服价格的问题在舆论场上备受争议。加之青春期的孩子长得快,对不同尺码的校服需求高,进一步提高了家庭支出成本。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在校服质量、样式等方面也饱受诟病。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服不应当成为违背教育本义、脱离于实际的“天价”“一次性”物品。针对上述问题,各地应积极采取行动,用个性化、人性化管理代替“一刀切”。
早在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曾明确,学校要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广东、江苏、安徽等各省教育厅也纷纷推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有些人仍抱有侥幸心理,政策落实得不认真、不彻底,把家长当成“待宰的羔羊”,严重破坏了教育环境。此前也有不少家长反映,“说是自愿,但到了重要活动又会要求统一着装”“不穿校服会扣分、记违纪”等等,打着自愿的名义,行霸道之举。此次《意见》进一步表明了遏制此类不正之风的态度和决心。
学校不该也不能成为“名利场”,自愿购买原则应该成为常态,而非个例。各地相关部门应当承担起责任,设身处地为学生和家长的利益着想,共同选出一套物美价廉的校服。通过透明化采购流程、合理化价格机制、优化校服设计、建立反馈机制等方式,让“被自愿”回归“自愿”。正如本次《意见》所指出的,中小学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家长购买校服或捆绑销售;允许学生按所在学校校服款式、颜色,自行选购、制作校服。进一步划清了订购校服的行为界限。与此同时还提出学生校服循环使用、对家庭困难学生无偿提供校服等等,为解决校服管理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当然,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何确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真正惠及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期待在未来,我们能够搭建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桥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为教育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孙强 雷欣悦
编辑:李雨薇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