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仅是农历重要节气,更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中抒发对先人的怀念:慎终追远、缅怀逝者;寄托哀思、追崇美德。传承数千年的清明节,已成内涵深远的传统文化,激荡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忘过去、开创未来的血脉情怀。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值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今年的清明节因此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的人们,将秉持更加“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理念,在别样追思中前行。
清明,传承的是一种民族文化。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农时节、寒食节等,不仅是民间春耕备耕、河堤插柳的时节,更是后人扫墓祭祖的重要节日。清明,下至黎民百姓,上到国家层面,祭祀祖先、缅怀先烈、追思历史,庄严、肃穆、恢宏的祭祀场面,汇聚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清明,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崇尚美德的家国情怀,到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每一个清明的哀思或一场盛大祭祀,传承的都是坚强向上的家国精神。无数革命先驱、英雄先烈胸怀国家大局和民族大义,坚持人民立场,厚植红色基因,用奋斗彰初心、以生命赴使命,为我们树立了闪亮的标杆。我们清明追思就是要通过学深悟透党史,时刻牢记先辈家训、先烈遗志,坚守理想高地、精神高地,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做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坚定推动者、实践者。
清明,倡导的是一种别样追思。锦绣山河在,碧草芳连天。时下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清明祭扫,确实不宜开展聚集性活动。通过家庭追思、撰文纪念、献花植树、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利用微信、微博、新媒体等网络平台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感恩和敬仰,同样可以让民族精神以另一种方式长久传承。倡导绿色、文明、低碳、节俭的现代殡葬祭扫新风,这不仅是对长眠亡魂和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弘扬倡导新礼仪、新风尚,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和践行文明祭扫新风尚贡献力量。
别样清明祭扫,一样追思深情。今年恰逢建党一百周年,清明祭英烈,传承中又多了一层特殊意义。让我们在别样的追思中,厚植爱国奉献精神,汲取奋斗伟力,砥砺奋进再出发。
来源:红网
作者:陈觉
编辑:化定兴
本文为尊龙凯时官方app下载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